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介绍> 文章
  • 药学专业硕士
  • 来源:药学院 更新时间:2022-05-19 16:14:29 点击数:次 字体:【
  • ​​​​    一、专业简介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自2010年起教育部新增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注重学科交叉,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胜任药物生产、使用、流通、监管、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培养药学服务人才为主。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

        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者应具有一定的药学通用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或了解药学方面的法律法规,药学前沿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较好的运用外语阅读所从事药学领域的外文资料。

    2.专业知识

    获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人才除了掌握药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外,根据所选择职业领域方向的不同还应掌握药物技术转移相关知识;药事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药学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除此以外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还应较好地掌握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本领域内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三、学习年限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4 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均不允许提前毕业。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校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方式。

    2.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的培养方式。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一般按1年学习年限安排,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16学时/学分)。

    2.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全脱产在校学习、半脱产(寒暑假)在校学习的学习形式。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合格成绩为70分或考查成绩为“中”。

        七、必修环节

    1.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是拓宽研究生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本专业前沿进展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听取的学术讲座次数不少于6次,研究生作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1次。学院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访学活动。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4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做出论证。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审核小组组长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经学院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安排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内容及进度安排;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完成,在中期检查小组会上进行答辩。中期检查专家组由5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硕导组成,组长由具有正高职称的硕导担任。中期检查小组听取中期检查报告后,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中期检查经学院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4.专业实践

    职业实践活动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培训环节,是提高研究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职业领域,研究生应在药学行业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12个月的专业实践。药学硕士申请学位前必须通过专业实践考核,专业实践考核方式需经学院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在药学技术转移方面,要求经过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药物合成关键岗位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常见剂型生产基本理论、生产流程和各岗位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岗位操作法、SOP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参与企业对新技术工业转化的实践。同时也应具备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立项并开展新药临床前研究、实施GMP管理、新药注册申报及开展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在药学服务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后应达到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评价,对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在临床用药实践中收集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的基本要求。在药学管理方面,通过实践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熟悉药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具有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应选题得当,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例,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药学服务及药学管理等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论文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论文研究结果应对药学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可以是针对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方案、产品开发、案(病)例分析、项目管理方案、技术改革方案等。论文完成者应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学位论文由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论文主体(含文献综述、实证部分或理论演绎分析部分、结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要求参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内容与目的明确,工作量适中,研究方法运用得当,理论分析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药学产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应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此外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学位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要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论述有据,逻辑性强,文字通顺,有说服力,并且书写规范,讨论深入。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采取公开答辩形式。

        (信息更新时间: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