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月春暖花开,春风习习,大地正被一场场春雨滋润着,而雷锋精神就如一年年的春雨一样浸润着一代代人。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为弘扬雷锋精神,学习包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20级药学1班特此开展了“爱心厨房”(坐落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志愿活动。爱心厨房的经营者万佐成和老伴熊庚香夫妇十七年来向病人家属提供灶台,以便让病患能够吃到来自家人手中的“家常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厨房”。
清晨,同学们在校门口集合完成后,满怀着欣喜和激动,踏上了行程。抵达后,同学们走进拥挤的小巷,沿街正装修的店铺,用架子挡着的道路两端,显得这条街道格外的噪杂与混乱。街道尽头,横幅上耀眼的“爱心厨房”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同学们进入厨房后,发现与想象中有较大出入,灶台将本不宽裕的空间挤压的更小,而此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共30人,厨房无法容纳。同学们将带来的两袋大米递交给万佐成和老伴熊庚香夫妇后,改变计划,分为三组:第一组继续留下来,负责帮助病患家属做饭;第二组站在街道的两侧,进行简单的交通疏导以避免造成街道的拥挤和保证人员的安全;而第三组向街边其他店铺借了清扫工具,负责清扫沿边的街道,分组完毕,同学们开始行动。志愿者们分散在街道的各个角落,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当经过的路人和沿街的店主读起同学们衣服上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字样时,同学们嘴角便会不自觉的上扬,因志愿者的身份而骄傲。
临近中午,厨房内的人越来越多,也变得愈发拥挤,为给病患家属留出更多空间,同学们退出了厨房并加入到了街边清扫的活动中去。此时天上也下起了雨,虽然同学们仍在坚持,但考虑到后期厨房的打扫需求的人手并不多,大部分同学在完成工作后便离开了。待到厨房中的人逐渐变少,余下的同学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将灶台上的厨具清洗归位,并打扫了卫生。
忙碌的午饭时间过去后,熊庚香奶奶向同学们分享了她的故事。奶奶是个外乡人,在此生活已有二十余年,期间阻力重重,好在房东大力支持,让这间爱心厨房得以延续。相处中不难看出奶奶性格直爽大方,看到有人洗菜一直开着水龙头,奶奶会很大声的阻止,听到阻止后立即就有人将水龙头关掉了。还有一些病人家属与奶奶开起玩笑,不难看出病人家属与奶奶的关系十分不错。同时病人家属也满怀着对万佐成夫妇的感恩之情,对他们在求医的路上感受到的炙热温暖感激不已,显然爱心厨房成为了病人和病人家属在异地求医时的一个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家。这样温馨的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奶奶说自己并不在乎是否挣钱,即便物价有所波动,菜品的价格也是二十几年如一日。说着说着,奶奶又从柜子里拿出了微微泛黄的报纸,原来早在2013年时爱心厨房便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同学们事先了解得知:万佐成夫妇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但从奶奶轻描淡写的口吻中不难看出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名利。在万佐成夫妇看来,癌症病人最重要的是得到有效的护理,而家常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安慰,这也是老两口坚持经营“爱心厨房”最重要的原因。据了解,在过去的17年间,他们每年都要接待上万名患者家属。万佐成夫妇心里明白,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会少一些。
志愿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邀请了万佐成夫妇进行合影,趁同学们不注意,奶奶偷偷走到了房内,拿出梳子认真的打扮了一番,原来奶奶在耀眼的光辉下也还有如此质朴可爱的一面。最后万佐成夫妇对同学们说“做个好人,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句话不仅是对他们十七年来驻守在医院旁的肯定,同时也满怀着对新一代青年能够弘扬“好人”精神的期望。
作为当代大学生,同学们应勇挑起责任的重担,做时代接班人,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持续传递无私的爱。特此我们也决定将爱心厨房志愿活动作为一项持续性活动,将这份无私的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和温暖,向万佐成夫妇学习,做新时代的雷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