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药学院:青春返乡筑梦 助力家乡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2

药学院:青春返乡筑梦 助力家乡振兴

 

实践人:24制药工程一班 阿依努尔·艾斯凯尔

实践地点:新疆喀什疏勒县疏勒镇昆仑社区

 

怀揣着为家乡添彩、为邻里分忧的热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阿依努尔·艾斯凯尔同学为响应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积极参与疏勒镇昆仑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启一段扎根故土、服务邻里的温暖旅程。

实践期间,阿依努尔·艾斯凯尔同学作为小课堂的“临时老师”,和孩子们的一天从作业本上的红勾开始——有人对着数学题皱起眉头,有人举着作文本期待点评,也有人在课间偷偷塞给我一颗糖,说“老师你讲题比我爸妈温柔”。这些瞬间,让辅导作业的琐碎都变得甜滋滋的。然而,小课堂不只是辅导作业的地方,阿依努尔·艾斯凯尔同学与志愿者们想让孩子们接触课本外的世界。看捏黏土时发现自己擅长塑形;折纸船时找到动手的乐趣;户外游戏时爱上奔跑的畅快。这些远离屏幕的时光,既能帮小朋友们发现藏在骨子里的兴趣,也让眼睛在自然光里慢慢舒展。此外,许多家长早早就要赶去上班,孩子的看管成了难题。志愿者们的出现,像给家长们吃了颗定心丸。看着他们安心离去的背影,听着孩子们课间追逐的笑声,突然明白“奉献”从来不是宏大的词汇,就是帮忙碌的人搭把手,让社区的日子更安稳。

 

此次实践活动,让阿依努尔·艾斯凯尔同学读懂社区工作的温度,并且带着对家乡的热爱,把辅导作业的耐心、组织活动的用心,化作一次次真实的陪伴。在未来,这份对故土的热爱与担当,会成为她人生道路上最珍贵的底色,指引她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

 

 

 

实践人:24药学二班 蔡语卓

实践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和平社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4 药学二班蔡语卓同学,以药学专业锤炼的严谨态度为基石、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为指引,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和平社区,为 20 余名留守儿童开展托管辅导实践,践行新时代青年担当。

实践过程中课业辅导时,她针对孩子数学计算薄弱、语文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用彩色笔标注公式要点、结合生活场景举例讲题,还为基础差的孩子定制 “每日 10 道题 + 1 段小练笔” 的 “小进度表”,逐题批改、逐句指导,帮孩子逐步攻克学习难关;开展少先队史科普时,她提前准备红领巾实物,手把手教孩子规范系戴,再结合崇阳本地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讲解 “红领巾象征红旗一角” 的意义,当有孩子听完后举起小手说 “以后也要像英雄一样帮助别人” 时,她知道责任与信仰的种子已在孩子心中萌芽。

 

这场实践也是蔡语卓同学的自我成长:辅导间隙陪孩子聊天解孤单,收到家长 “孩子更爱学习” 的反馈,让她从 “辅导者” 转变为孩子的 “大朋友” 与精神 “传递者”,深刻体会到 “用真诚唤醒真诚,用责任传递责任” 的教育本质。在家乡服务的经历,让她看清基层教育需求,也明确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的连接点,更懂得青年价值在于扎根土地,用细微行动传递温暖,这份收获将成为她未来践行担当的动力。

 

 

 

实践人:23药学二班胡淑阳

实践地点: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在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胡淑阳同学来到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参与志愿服务。以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奉献精神为指引,在医院的实践岗位上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耐心细致的服务为患者及医护人员送去便利与温暖。

在实践服务中,她迅速融入了熟悉又繁忙的门诊环境协助患者完成挂号、缴费等自助操作,高效地应对各种情况。并且还会解决患者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帮助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患者操作手机;用易懂的语言解释医保报销流程;当自助机偶发故障时,她首先安抚焦急患者的情绪,再引导其前往人工窗口办理。胡淑阳同学深刻体会到,这份看似重复的工作,核心在于细心观察患者的需求与困,并通过耐心沟通化解他们的困惑与焦虑。每当看到患者因问题得到解决而从眉头紧锁到舒展笑容,都让她真切感受到,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服务也能他人的就医之路增添一份温暖。

 

次社会实践,胡淑阳同学深刻认识到书本知识只有与实际操作、社会事件相结合,才能收获成长。并且她还习得如何清晰表达、如何换位思考、如何沉着应对突发状况,使她在学习与生活中增添了一份沉稳与自信。未来,她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视野、锤炼品格,努力将所学知识与服务社会的热情相结合,为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人23药学一班胡雨萱

实践地:江西省新余市珠珊镇垱上村民居委会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胡雨萱同学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社区基层服务工作。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做好基础工作,保障社区服务,是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获得感的举措。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让乡村告别‘脏乱差’”的国家号召,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珠珊镇垱上村民居委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街区清洁卫生,并以此作为模范,向村民们宣传“人人共同开展清洁活动,村容村貌才能焕然一新”的思想。胡雨萱同学和志愿者们充分发扬志愿精神,分组行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对辖区路边、沟渠、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的杂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在她们的带动下,进一步提高了各社区和周边道路的卫生状况,为居民营造干净美丽的生活环境,助力创卫创文工作。

 

此次实践活动,她的能力得不仅到锻炼提升,内心也得到洗礼升华,在服务村民中感受到充实与快乐。胡雨萱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传承奉献精神,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未来,她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在社区清洁实践中收获的 “实干精神” 与 “服务意识” 融入日常,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返乡实践,都始终以青年志愿者的热忱回应基层需求!

 

 

实践人:23药学三班 黄心一

实践地点:浙江省瑞安市安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黄心一同学走进浙江省瑞安市街道社区卫生院的公共卫生部门,使她得以近距离触摸健康中国的基层脉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中,看见筑牢全民健康基石的艰辛与伟大。

实践期间,黄心一同学从整理归档海量的纸质与电子档案资料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逐渐理解了基本信息的逻辑链条——从个人基本信息到生活习惯,从既往病史到家族遗传,它们共同构成了居民健康的“数字画像”。录入信息时,她意识到这些枯燥的数据是动态监测、精准干预不可或缺的起点。每一次更新随访记录,都像为守护生命添上一块砖石,在琐碎中体会到为生命建档的庄严责任。随后,她同老师进行的高血压患者入户随访。在面对一位位沉默或絮叨的老人,老师们展现出教科书之外的沟通艺术。他们耐心倾听老人对“药片太多”的抱怨,用方言解释按时服药的必要;为独居老人量血压时,不忘关切其饮食起居,温柔叮嘱少盐少油。目睹老师如何将生硬的“血压控制率”指标转化为一句句暖心的家常话,让健康管理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后,这让她深刻领悟:公共卫生的核心魅力不仅是技术理性,更是以心换心的温度传递。

 

此次实践活动,彻底重塑了黄心一同学对公共卫生的认知。它并非悬浮于空中的宏伟蓝图,而是扎根于社区街巷、渗透于居民生活的点滴实践。从档案管理的严谨到随访沟通的温情,从直面资源匮乏的无奈到默默耕耘的韧性,让她看见了健康中国最真实的基石纹理。未来无论身处何方,带着对 “健康基石” 的深刻理解,在人生道路上持续传递温暖与力量,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一份担当

 

 

 

实践人:23药学二班黄薏帆

实践地点: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图书馆

 

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黄薏帆同学积极参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了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图书馆。

在实践过程中,黄薏帆同学来到图书馆把前一晚被挪动的座椅一一归位,擦净桌面的水渍,开馆后在阅览区踱步,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帮老人把老花镜凑到借书系统的屏幕前,到后来,慢慢的她记得上午来读报的老人谁习惯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熟了常来的孩子,能随口说出谁总借科普绘本,谁偏爱童话;连那些被翻旧的书,也渐渐看出了性情——有的书脊磨得发亮,定是常被人翻阅;有的书页间夹着书签,藏着未读完的故事,在闭馆前,她也会整理散落的书籍,将报纸按日期叠得整整齐齐,再用抹布擦去书架上的浮尘。这些重复的劳作里,藏着一种安稳的力量。当座椅归位时发出整齐的轻响,当散乱的书籍重新站成笔直的队列,当读者接过找到的书时露出释然的笑,忽然明白,图书馆的秩序从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无数细微的体谅堆叠而成的温暖。随后,到离馆那天最后一次摆好座椅,关上空调,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整齐的光斑,让她懂得实践的意并不是非要做成什么大事,而是在这些具体的、带着烟火气的相处里,慢慢看懂生活本来的样子。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黄薏帆同学在重复的劳作中学会了沉下心感受生活的细节,更让她深刻理解了 “平凡服务亦有大意义”——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有序运转离不开每一次座椅归位、每一遍桌面擦拭、每一次耐心指引。在未来,她将继续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家乡的文化服务事业注入了微小却坚实的能量

 

 

实践人:23药学二班惠靖媛

实践地点: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

 

在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惠靖媛同学走近陕西省丹凤中学参加了顺丰莲花助学丹凤站公益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公益精神

实践期间,惠靖媛同学跟随着老师以及公益者姜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访活动。首先,她们分好小组,并且分配好每人的工作,在走访前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规划合理的路线等等,走访的过程也十分顺利,走访家庭对她们的热情态度也是非常认可。随后,当走访愈来愈多的家庭,惠靖媛同学同时更坚定了自己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愿意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同时,在与同行伙伴交谈,姜师与老师的谈吐中,惠靖媛同学也收获了很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从字体上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党国家政府的区别。

 

 

此次实践活动,惠靖媛同学明白了公益行的意义所在,也更让她坚定了以后继续参加更多公益志愿的信念。在未来,她会将丹凤中学公益行中收获的感悟与力量转化为持续行动的动力,以更主动、更专业的姿态投身公益事业。

 

 

实践人:24药物制剂一班 黎洁

实践地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南坑村村民居委会

 

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黎洁同学怀着对基层工作的好奇与向往,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南坑村村民居委会参与 “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短短一个多月的经历,让她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贴近实践,不仅接触到基层工作的真实场景,更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感悟。

实践期间,黎洁先旁听并记录南坑村委会党员大会。原本以为基层会议流于形式的她,被党员们围绕村内道路修缮、留守儿童关爱等民生问题的热烈讨论深深触动,村支书用方言拆解惠民政策的务实态度也让她印象深刻。记录中,她不仅学会快速提炼重点,更读懂 “为人民服务” 是藏在民生关切里的责任担当。随后,她加入防溺水宣传小队走村入户,起初因紧张应对村民疑惑时词不达意,在村主任 “说百姓听得懂的话” 的指导下,她改用家乡话结合村内水域特点讲解,看着村民从敷衍到主动询问,终于明白基层工作的 “技巧” 是将心比心的真诚。空闲时,黎洁协助整理村委会会议记录,“调解邻里纠纷”“协调灌溉用水” 等琐碎内容,让她看清村委会工作如精密齿轮,牵动村庄运转,文字背后是村干部奔波的身影与民情温度。

 

此次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她不仅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更读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的深意。未来,她会带着这份收获前行,学好专业知识、关注家乡发展,努力成为懂民情、接地气的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实践人:23级药学一班 李璐

实践地点:重庆市大渡口区大渡口人民医院

 

为响应新时代的号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李璐同学满怀激情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段经历不仅让对药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体会到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期间,在医院前辈的指导下她迅速熟悉药房的工作流程并投入到工作中去,从熟悉药品的摆放到药品调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心。这让她看到了药师工作者的艰辛,他们不仅要及时发药更要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面对不同患者做出不同反应,及时解决患者需求,更是要二十四小时不离岗,以保证有人在岗面对突发事件。同时,她积极参与医院药房各项工作,了解医院药房各项工作流程,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药师不断审核医生开的药方,并及时更改和给出建议,严谨的态度和要求让她深刻理解到了"药师是用药安全的守门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随之,她认识到,现代药学服务已经远远不止于"发药"这么简单,在医院,药师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及时做出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药师会向医生做出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药物的相互反应。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她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知识,更让她认识到药学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药品的管制非常严格,药师不仅要学会用药更要学会管药,对于每个药品的去向都要严格追溯。在未来,这份经历将成为她职业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指引她在药学领域不断前行!

 

 

 

实践人:23级制药工程一班 彭兆荣

实践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医院门诊部西药房

 

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彭兆荣同学来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医院门诊部西药房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如同一扇窗,让他对医疗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实践期间,彭兆荣同学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开始学习药品分类知识。从外用药膏到口服胶囊,从常见感冒药到特殊专科用药,我逐渐熟悉了它们的存放位置和适应病症。每一次为患者准确找到所需药品,都让我充满成就感。随后,他积极协助工作人员,帮助患者取药。面对患者的疑问,他耐心解答,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明白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的沟通能力,还深刻体会到患者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生的信任。同时,药房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患者,还要保证药品调配的准确无误。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这让他更加懂得了责任的重要性。

 

此次实践活动,彭兆荣同学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未来,他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前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人:23制药工程二班 张贺贤

实践地点:江西省樟树市福城街道中山公园社区

 

暑期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张贺贤同学在江西省樟树市福城街道中山公园社区开展两项志愿实践活动。以志愿精神为指引,在中山公园社区的实践岗位上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让志愿之光在社区角落闪耀。

实践过程中,他作为社区假日课堂志愿老师,起初担忧难以应对精力旺盛的孩子,却在孩子们亮晶晶的求知目光与雀跃展示手工作品的模样中找到教学节奏 —— 和孩子们共读绘本时,见证他们为故事角色揪心;解答数学题时,感受他们皱着眉思考的认真;还收到过小姑娘悄悄塞来的、画着自己的简笔画,这份纯粹善意让她领悟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耐心浇灌信任、用真诚交换真心,让课堂成为孩子收获知识与温暖的乐园。此外,张贺贤还参与了户外劳动者 “送清凉” 行动。正午烈日将路面晒得发烫,她和同伴提着装满绿豆汤与矿泉水的箱子,为街头环卫工人、快递员送去清凉。当递过饮品,劳动者黝黑脸上扬起的憨厚笑容,一句 “谢谢你们想着我们”,以及环卫工大爷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的工作服,都让她直观感受到户外劳动者的艰辛,也更深刻理解正是这些烈日下的坚守者,用汗水擦亮了城市容颜,她始终以热情服务传递对城市建设者的敬意。


这两段实践经历让张贺贤收获颇丰:假日课堂里孩子的纯粹教会她真诚,送清凉途中劳动者的坚韧让她学会感恩,也让她明白志愿活动的意义在于收获微小却动人的善意与温暖。未来,她将继续参与儿童教育、基层劳动者关怀等领域志愿项目,把实践中的 “耐心”“真诚” 融入生活学习,努力成长为懂奉献、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用力量为身边人与社会带去更多温暖。

 

 

 

实践人:23级药学二班 熊阳丽

实践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文竹镇

 

在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熊阳丽同学来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文竹镇参与了防溺水宣传保知识普及以及街道清扫等工作,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温度与重量,也让她对 “服务家乡、奉献社会” 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暑假是溺水的高发期,防溺水宣传工作必不可少。熊阳丽同学跟随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居民们讲解溺水的危害,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预防溺水、远离陌生水域的重要性一次次的走访中,发现有许多小朋友还不懂得防溺水的重要性,在她们的讲解下,他们懵懂的心里也生出了保护好自己的种子。让她深刻意识到,防溺水宣传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重视,只有让居民们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溺水隐患。随后,熊阳丽同学又参与到保宣传活动中。走访各个村落时,们发现很多居民对保政策了解有限。于是为大家讲解社保领取流程、不同年龄的社保金额差异政策等内容,解答居民们的疑问。同时,在街道清扫活动中,因为天气炎热工作的时间常为清早或傍晚,偶尔还有村子里的人送来的自家种植的西瓜,这些温暖的举动都让她和其他工作人员干劲十足。经过她们的不懈努力,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居民们路过时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街道清扫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了乡政府的关怀。

 

次实践活动中,熊阳丽同学和很多小朋友成为了朋友,也学会了怎么跟老人交谈,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为他们讲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发展紧密结合的绝佳契机未来,她将继续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实践人23级2 易思瑶

实践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桔园社区

 

暑假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易思瑶同学通过国聘网站成功匹配到桔园社区实践岗位,以社区实践人员的身份,在为期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与社区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基层服务经验,更深化了其对 “社区是基层治理最小单元” 的认知。

实践期间,易思瑶以 “主动融入、积极作为” 为原则,全力配合社区工作安排。在志愿服务方面,她主动报名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无论是协助维护活动秩序、为居民提供咨询引导,还是参与社区公共区域的环境优化工作,均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任务。在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中,易思瑶切实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度,也学会了如何用耐心和细心解决居民的需求。文献资料整理是易思瑶本次实践的另一项核心工作。社区日常积累的各类档案、政策文件、居民信息等资料繁多,她按照社区制定的分类标准,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具体包括核对信息准确性、补充缺失内容、规范归档格式等工作。过程中,易思瑶不仅熟悉了社区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文档规范,更通过整理资料,全面了解了桔园社区的发展历程、服务体系和治理重点,为后续参与社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返家乡社区实践,对易思瑶而言是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宝贵经历。它让易思瑶跳出校园,真切接触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场景,也让她明白社区工作虽琐碎却意义重大。未来,易思瑶将把实践中收获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能力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家乡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